长白山诗句典故(描写长白山最著名的诗句)

长白山诗句典故(描写长白山最著名的诗句)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5-01 15:18:22

长白山诗句典故

长白山的诗句和典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与长白山相关的诗句和典故:
诗句: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蔼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灵昊,岧峣逼帝阍。” 这是康熙帝在《望祀长白山》中描绘长白山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这座名山的深情和崇敬。
“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这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在《长白山行》中描绘长白山的诗句,用壮丽的画面表现了长白山的雄伟和神秘。
典故:
金代女真人的长白山崇拜:在金代,女真人视长白山为发祥地,对这座山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他们认为长白山是女真人的根基,是祖先的家园,因此始终崇敬着这座圣山。
康熙帝东巡与御制诗《望祀长白山》:康熙帝在第二次东巡时,亲自望祭长白山,并挥毫写下《望祀长白山》之诗,奠定了长白山凌驾五岳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他对这座圣山的崇敬之情。从此以后,历代清朝皇帝奉行祖宗家法,十分尊崇长白圣山。
以上是一些与长白山相关的诗句和典故,它们反映了人们对长白山的敬仰和崇拜,也展示了长白山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民间传说

天池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

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去散,万物焚尽。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

  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无姓的姑娘,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

她终于上路了,临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宝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谢救命之恩。于是起名“日吉纳”格格。

  日吉纳艰难的登上了长白山顶。先祷告于风神,请求助威熄火;再祷告于雪神,乞求助威熄火,未几,因风、雪二神力弱,无济于事。

最后她又祷告天鹅女神,求它飞上天宫,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宝。天鹅女神被她的行举所感动,很快地飞入天庭,天神赐她许多冰块,返后交给了日吉纳格格。

  次年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

她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此时,风、雨、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两只翅膀,飞入天宫,去答谢天神。不料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之后天上六仙女变成七仙女了。

  她高居天庭,时刻缅怀父老乡亲。为作信物,撒下许多日吉纳花籽和其它名贵药材种籽,以求除灾治病。

久而久之,她被长白山下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如今杜鹃花开遍长白山麓,各种名贵药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

白云格格的神话

  天地初开,洪水世界。阿布卡天神的小女儿白云格格,为拯救世间万物,从天庭聚宝宫中盗出两个万宝匣,匣内储放砂土,用来吞没洪水。

  由于她作事心慌,将砂土撒后,土多之处变成山丘,土少之处变成平川。因此触犯了天条,阿布卡派雪神降雪,冻死她和万物生灵。

  白云格格宁愿与人间万物一块死去,也不愿放弃治水的愿望。

最后她终于冻死了,化作身穿白纱的一颗白桦树,终日斗风傲雪,盛长的长白林海中。

天池怪兽之谜

  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谜,最具神秘色彩,曾有许多目击者撰予介绍。1995年7月间,又有多人连续几次看到怪兽出现,使之不亚于百慕大三角、不明飞行物及尼斯湖怪兽之谜的影响,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研究的课题。

天池湖面海拔2189米,水深373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积水20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为-7.3℃,年积雪日数达到258天,积雪最深达到3米,是中国最高最大最冷的高山湖泊。

天池地处高山之巅,自然坏境恶劣,四周群峰围拱,草木不生,水中有机物质及浮生物极少,没有可供大型动物生存的食物。 但是近百年来,“天池怪兽”一直是天池的奇怪现象,被传说的沸沸扬扬、神乎其神,留下了许多悬念,令人费解。

  长白山最具权威性的《奉天通志》、《长白山志》、《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汇征录》等,对天池怪兽都有记载和描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

清宣统二年(1910年),长白县设治委员张凤台编著的《长白汇征录》,对怪兽做了详细记载:“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项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

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回顾不见。均以为龙,故名龙潭。”《长白山志》的《大事纪要》中记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4月,行路人徐永顺云,其弟复顺随至让、俞福等人,到长白山狩鹿,追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众皆惧,相对失色,束手无策。

俞急取枪击放,机停火灭。物目眈眈,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呜,伏于池中。半钟余。。。。。。池内重雾如前,毫无所见”。这是对怪物最早的文字记载。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