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出处《庄子·秋水》
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下句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出自《庄子》中的《秋水》篇,为庄子和好友惠施出游时的辩论。现在常用来指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
原文(节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