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总面积达350公顷。
可以追溯到17世纪,是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下令修建而成。
圆明园建成后成为清朝皇家的行宫、游园、狩猎、诗歌创作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重镇,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圆明园被洗劫一空,后来曾多次修缮但仍未完全修复,如今园内只剩下些许的建筑遗迹和废墟,仍有人们前去寻访历史遗迹。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