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赏析:藤、树、鸦三种景物紧密相关,动静结合,树属于静景,鸦属于动景,藤既属于静景,又属于动景。色调上,藤、树是深色,与乌鸦的颜色十分协调,是暗色调,容易渲染一种凄凉、衰败、凋零的情调。
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王维的鸟鸣涧,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赏析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夜的静谧,桂花凋谢的声音都能听得到。山鸟的间或鸣叫,使春山之夜,显得更加幽静。
3.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梁王籍的《入若耶溪》
这首诗,是最早以动写静的典范。蝉噪才显得深林更加静谧,鸟鸣才使得山谷更加空幽。如此幽静的环境,作者厌倦了长年漂泊的生活,动了归隐之意。
动静结合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它将动态和静态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意境和感染力。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中既有活灵活现的人物、车辆、建筑等元素,又有静态的自然景物、小动物等,这些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生动逼真的图画。
通过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画家成功地刻画出了京城繁华、民生安康的景象,也表现了画家的创作技巧和审美境界。
类似的还有许多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诗歌等,都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