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质量可以由以下7个方面的统计指标来加以测评:
1.经济增长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第一产业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物价指数。
2.比例协调方面。
社会总供需差率、财政收支差率、工业产品库存率、银行存贷款比例、投资率、进出口贸易比率、失业率。
3.结构优化方面。
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工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运输业产出弹性系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4.经济效益方面。
综合投入产出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工业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能源消耗产出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5.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6.宏观调控方面。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7.经济安全方面。
外汇储备率、外债负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
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确定后,每一个指标设定若干个彼此互相连接的数值区域,并为每个区域赋予相应的评价分值,分值的大小是按每一个指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状况,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然后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将多个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指标值,通过该指标值不同的取值,即可评价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
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常常被简化称之为“质量经济分析”。
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质量所耗费资源的 价值量的度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 济性就好,反之就差。可以把 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分为两种: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 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的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量。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的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企业某种产品的狭义的 质量经济性,而用价值工程中的(单位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来反映广义的 质量经济性。
分析要点
1) 质量经济分析,实质上是以 经济方法为手段,以 经济效益为目的,探求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
2) 质-本-利是质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质量经济分析 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
3) 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是质量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
4) 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是质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