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郑氏来源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通坊村,是全球郑氏最重要的源头。据《紫金郑氏族谱》记载,紫金郑氏的始祖是郑子产,他是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经提出了“国之弱强在德不在众”的著名观点。郑子产的后代在战乱中逃难到了福建,最终定居于汀州上杭县通坊村,并建立了紫金堂。后来,紫金郑氏的后代陆续迁往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并在当地形成了多个支系。
紫金郑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较为著名的的人物包括唐代宰相郑温、唐代文史学家郑樵、宋代名医郑士才等。此外,紫金郑氏在日本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围棋选手郑梧本。
一、姓氏渊源郑氏本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嫡裔。春秋时周宣王胞弟友,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周幽王时任司徒。桓公见西周将亡,便把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为建立郑国打下基础。后来,郑匡立,郑武公即位,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都新郑(今属河南)。相传十四代,历时431年,公元前375年为韩所灭。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姓,称郑氏。郑(桓公)友为郑氏大始祖。
二、迂徙史略郑氏先民相传数十代后,或任官,或避战乱,不断辗转北方各省,后纷纷向南方迁徙。唐宋年间,三(状)元十(宰)相,最为鼎盛,但迁徙更加广泛。传至宋朝宰相郑清之(郑桓公之七十世孙),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浙江省鄞县人。24岁官至端平殿大学士,理宗淳祜四年(1244年)受封卫国公,因谏君被贬至福建省永定县为枢密史,郑清之带上萧氏夫人儿子郑子铸,在永定县定基立业。
郑氏先民相传数十代后,或任官,或避战乱,不断辗转北方各省,后纷纷向南方迁徙。唐宋年间,三(状)元十(宰)相,最为鼎盛,但迁徙更加广泛。传至宋朝宰相郑清之(郑桓公之七十世孙),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浙江省鄞县人。24岁官至端平殿大学士,理宗淳祜四年(1244年)受封卫国公,因谏君被贬至福建省永定县为枢密史,郑清之带上萧氏夫人儿子郑子铸,在永定县定基立业。后官复原职,但郑清之己无意于仕途,与门人密友徜徉山水间,著书立说,著有《安晚集》以娱晚景。故有“郑氏为周室宗亲,衍天潢于玉牒,作相封王,著书立说”之传。郑清之为闽粤之始祖。
三、迁入紫金概况。明代时,郑清之的曾孙郑唐杰、郑唐举、郑唐彦三支后裔,相继由福建省永定迁入紫金各地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