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从清末至民国期间,华北地区向东北地区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就叫闯关东。
这波迁徙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江苏等几省的人为主,其中山东、河北最多。
这里面的关,指的是山海关。
是明长城最东端的一座关隘,位置在今天河北省的秦皇岛市。
这个关隘之所以被称为山海关,是因为坐落于燕山和渤海之间。
如果大家看地形图就能明白,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东部是大海。但是在山和海之间有一条狭长且平坦的通道。在这里修一座关隘,北连燕山长城,向南又一直修长城入海,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不光能防外族入侵,也能防止内地人外出。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献的就是这个山海关。
所以,如果要从中原腹地前往东北,走山海关是最方便的一条路。
另外,如果大家去过山海关景区就会发现,这座关隘相对来说是东、西走向的。
起码你经过这里的时候,是从西向东走出关。
所以大家更习惯说闯关东。
除了陆路还有很多人会选择海陆,从山东出海,烟台到大连其实非常近。
只不过当时海运风险更高,而且有费用。内陆的人也想不到要跑到海边去坐船。
闯关东指的关是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