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否值得推崇(从介子 推 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介子推是否值得推崇(从介子 推 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5-24 17:21:30

介子推是否值得推崇

善人介子推有什么品德和精神值得推崇?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不同,必然带来理念不同。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对此人普遍认为:他忠贞不二,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追随重耳十九年,尽心尽力辅佐文公成功复国,是其忠。他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是其信。他淡泊名利,对功名利禄弃之如粪土,洁身自好,高风亮节,是其洁。他功成身退,奉母尽孝,仁爱宽厚,是其惠。

所以,介子推是一位品德高尚,耿介正直,志行高远,爱国尽孝的忠信洁惠之士,是一位真正的善人。

尽管千百年来,介子推被作为忠义及义不受禄的典范被广为推崇,但我认为介子推有三个方面难以让人尊敬。

1.为人子女不够孝顺。无论,晋文公在封赏时有没有忘记介子推,无论这种忘记是否对得起当初的那块肉、那碗汤,无论是晋文公善忘还是介子推狭隘,这都是晋文公与介子推之间的事,与介子推母亲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当官就不当,有100种方法拒绝,或言辞决绝,或者委婉恳切,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会让人连自己亲生母亲的生命都不顾?还要母亲跟自己一起放弃生命?这样对待十月怀胎生下并十多年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是不是太过残忍?难道就因为母亲年老没有生存能力就断然葬送了母亲的生命,并让她体会子女早亡的第二重痛苦?可是,父母却很少有因为幼儿难养而害死自己子女的呀!介子推何孝之有?

2.为人下属不够忠诚。不忠诚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在晋文公重耳并未近于饿死而是早餐不够美味的情况下,而且是晋文公不知情的前提下,自愿奉送了自己受之父母不敢毁损的一块肉,这种行为说的好些叫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说的不好些叫在艰苦时期腐蚀君主、助长君主的奢靡之风,并带给君王“食人肉”的恶名。春秋时期另一霸主齐桓公不就是食用了佞臣易牙奉送的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糜而在奢靡、昏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吗?不忠诚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由于不屑于与赵衰、狐偃等邀功的随臣为伍而拒绝做官。如果认为赵衰、狐偃等邀宠之人对国家有害,对国君有害,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坚守在国君身侧,循循劝导国君,或者为国君防守着这些他认为的“坏人”么?当年,齐桓公身边出现了易牙、竖刁及开方三大佞臣时,管仲劝阻无用,最终选择在桓公身侧防范这些佞臣至死未离开。不忠诚的第三个表现,就是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离俗以死拒官,既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也留给后人关于晋文公忘记功臣并不小心放火烧死功臣的观感,也浪费了新生的晋国宝贵的行政资源。这三种行为,有哪一样利于晋国国君和国民?还无端逼迫君王烧毁了一片宝贵的山林。十年树木呀!

3.为人同事不够友好。流亡追随时,介子推为了凸显自己更忠于赵衰、狐偃之流及其奉上的野菜,不惜割自己的肉给国君做汤。真正有才有有忠心追随晋流亡时期的晋文公的话,难道不是应该在帮助君主早日复国上多下功夫,少在争功邀宠上花心思吗?介子推这种行为是另一种形态的邀宠。另一方面,在追随晋文公助其复国这件事情上,自己与其他同事动机不一致很正常。介子推追求忠君不图报,鄙视赵衰、狐偃之流对于来日晋文公的物质方面的封赏,这两种动机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更值得尊敬。其实这两种动机都切切实实支撑了他们齐心协力帮助晋文公归复国为君。这就相当于走向小康的人们追求更高程度的富有和精神领域的美好享受,而贫困者为脱贫致富而奋斗,这两种追求本质都是一样的,一样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介子推这种不尊重及鄙视同事确实归于狭隘和沽名钓誉。

做了这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的介子推,给我的感觉是不孝不忠不友,在是否值得追思和尊敬上值得商榷。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