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两种不同的句子结构,用于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动作的承受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详细用法:
主动语态(Active Voice):
主动语态用于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主动语态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 动词 + 宾语。
例如:She eats an apple.(她吃一个苹果。)
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
被动语态用于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 be动词 + 过去分词 + by短语(可省略)。
例如:An apple is eaten by her.(一个苹果被她吃了。)
被动语态的用法:
当我们不知道或不关心动作的执行者时,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当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当描述自然现象或普遍真理时,常使用被动语态。
当句子中的宾语比较重要时,可以使用被动语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动词在被动语态中没有意义或不常用,因此不能直接转换为被动语态。另外,被动语态的时态和语态要根据上下文和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希望以上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主动语态:
主语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
也就是说谓语的动作源自主语,而施加于宾语。
相反,被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受动方,如果有宾语的,宾语往往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
在语法机构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在于,主动语态直接使用动词原形作为谓语,然后再在该动词原形的基础上施加时态和其他语法;
而被动语态则使用系词+动词的过去分词作为谓语,各种时态和其他语法也施加在系词上。
被动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得比汉语要多,要普遍,许多课本及考试乃至实际应用中都常常涉及到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当强调动作承受者,不必说出执行者或含糊不清的执行者时,多用被动式。
须注意的是,许多地方与汉语不同。
注意那些汉语中没有"被……"的意思,英语却应该用被动态。
还要注意,英语的被动态往往由"by"引出,而有用介词"by"的短语往往又不是被动态,而是系表结构。
还有些特殊现象,如:known to man(人类......所知),on foot步行(美国人有时用by foot),in carriage (乘四轮马车)等等。
各种时态的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
在主动语态中,主语后面接人(be +动词原型)
被动语态(be+动词过去分词)
在主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使动方。在被动语态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动方。
在语法结构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在于,主动语态直接使用动词原形作为谓语,然后再在该动词原形的基础上施加时态和其他语法;而被动语态则使用系词+动词的过去分词作为谓语,各种时态和其他语法也施加在系词上。
举例:
1.主动语态:The snowslide killed him. 雪崩害死了他。
被动语态:He was killed by the snowslide. 他死于雪崩。
2.主动语态:We use electricity to run machines. 我们用电力来开动机器。
被动语态:Electricity is used to run machines. 电力被我们用来开动机器。
3.主动语态: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in 1876.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
被动语态: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by Bel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