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段师生的对话,非常值得品味,反映了孔子和弟子的政治理想和志向:
子路的志向,忠君爱民,积极上进,但缺乏可行性考量,有点狂妄,不够谦虚,因此,孔子大笑,以此警示;
冉求的志向,志于一方百姓富足,与自己的能力基本相符,孔子没有表态,实际是默认;
公西华的志向,与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一脉相承,但过分谦虚、缺乏自信,孔子给予鼓励和提升;
曾皙的志向,是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人人都向往,但兼顾师生当时几近隐居的现实,又未免消极,有背于儒家积极入世情怀,只能算展示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就志向的可行性而言,子路远大,值得鼓励;冉求和公西赤太现实,有待提升;曾点过于美好,只能作为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