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制,指的是皇帝封奖功臣将领,以及任命新的官员担任高级职位时所举行的仪式。
封侯是指皇帝授予功臣将领爵位,如封为诸侯王,也可以授予不同的爵位等级,如公、侯、伯、子、男等。封侯仪式通常在皇帝宫廷举行,除了赐予爵位外,还有封印、加冠、赐物等内容。
拜相是指皇帝任命官员担任高级职位,如太子太保、丞相、大将军等重要职位。拜相仪式也在宫廷举行,通常由皇帝亲自向被任命的官员行拜相礼,表示尊重和信任。
封侯拜相是中国古代皇帝表彰功臣、任命官员的一种庄严仪式,是体现封建制度的一种重要仪式。同时,封侯拜相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被后世文艺作品所广泛描述和传承。
是或封拜侯爵,或被任命为宰相。泛指显赫功名,功勋彪炳,爵位崇高,平稳升官的意思。
“封侯拜相”的正确说法应为“拜相封侯”,出自元·无名氏《东篱赏菊》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倒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 拜相封侯。”(我只能待在这里无所事事的游玩,但是他去喝着御赐的就、唱着歌曲,穿着锦帛带着武器,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