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第一辑)•绿斑鸠的故事》略云,绿斑鸠为傈僳族最 喜爱之鸟。相传昔有小山主与穷青年同往河中捕 鱼,砍芭蕉树作筏,沿河而下。见有大鱼,小山 主拔长刀砍之,鱼未中而中筏,筏遂分为两,向 河分岔之东西各自流去。穷青年流至一村寨前,房屋虽多而阒无人迹, 并鸡狗亦无。
青年入一屋,闻柜中有人声曰: “勿开柜也!勿开柜也!”青年开柜视之,两姑娘 自柜中跃出,颤栗而言曰:“大蛇、大鹰为害, 全村之人悉被食;吾父母亦倶死于蛇及鹰,汝为 何而开之也? ”青年慰之,嘱其勿惧。乃以长刀 置蛇洞,蛇窜出,遂分剖其身为两而毙。
又举箭 射鹰,鹰亦毙。两姑娘倶欲伴随青年。青年曰: “小山主未觅得,吾不能独返也。”三人遂同往觅小山主。行经无数山河,历时 年余,犹未觅得。一日青年逐鹿于林中,见树上 蹲一母猴。青年问:“汝见小山主未?”母猴曰: “乌合乌合。”青年又问,母猴仍答如前。
青年怒 而以箭射之,母猴遂惨死坠地。林中忽跃出一抱婴儿之人,拔长刀欲杀青年。 青年视之,乃小山主也。小山主曰:“汝杀此儿 之母矣!是其母将我从大河救出。”青年曰:“隨 我行,有两少女,可以听汝择一为婚。”姊貌平 常,而喜妆饰;妹姿质美丽,而故以泥涂面。
小 山主遂娶姊,青年亦娶妹,四人同返乡。姊随小山主,衣鲜食美,坐享其福。妹随青 年,劳作生产,不畏辛苦。一日妹挑水至塘畔, 为小山主所见,时已洗去面上污泥,露出天然姿 容,小山主见而羡之,即生毒心,欲害青年。次 日背弩弓约青年往猎于岩畔。岩畔有风洞,风从是出,吹洞口草摇晃不定。
小山主诳青年曰: “野猪至矣,速往刺之! ”青年举矛奔往刺之,用 力过猛,遂落洞中。半日方至底,睁眼观之,见有成群之人围之, 人皆如蚁大。青年心知此蚂蚁国也。时其地之人 方忙于农事,皆以针砍蕨菜,尽去蕨菜始能种地, 然一日仅能砍去一棵。青年乃举长刀代砍之,刀 如插入云霄之山峰,无需数斫,百亩之地悉平。
蚂蚁人俱感之,以所积之粮食予青年,青年犹未 饱。蚁王惧青年食尽国中之粮,乃令群蚁拖而闭 之于一大山洞中。青年在洞中思乡,乃伐竹为笛,吹以自慰。 忽有乌鸦飞来,语之曰:“汝之笛声美,如果以 笛与我,当导汝还乡。”青年即以笛予之。乌鸦 上树吹笛,其声优美,不类己声,顾而乐之,忘 其诺言。
青年知被骗,哭于树下。蚂蚁怜之,上 树啮乌鸦股,笛乃坠下。青年得笛,又复吹之。 一刺猬来,问青年为何吹笛,青年曰:“我思家 乡。”刺猬曰:“吾可导汝还家。”青年乃听刺猬 导之出洞。刺猬上掘洞凡九十九日,竭尽其力。 刺猬语青年曰:“吾掘洞将出汗撒屁,汝勿云臭, 一云臭,洞即塌矣。
”已将出洞,青年不能忍, 曰:“臭!”洞忽塌下,刺猬不见,青年已出洞外。青年又取笛吹之。一绿斑鸠飞来,谓青年曰: “汝吹笛何美也?”青年曰:“我思我家乡。”绿斑 鸠曰:“我能导汝还乡,然汝当以汝之笛送我。” 青年以笛与之。绿斑鸠约其众友来,皆集龙竹梢 上,压低其梢,令青年以手捉之。
群鸠忽飞去, 竹梢上弹,青年遂弹还其家乡矣。今绿斑鸠有如 此动听之歌喉,盖缘青年赠予其笛。小山主诱害青年跌入洞后,还欲据其妻。其 妻不从,被囚入土牢。青年归家,见屋空无人, 杂草满阶。去小山主家窥之,闻内隐约有哭声。 冲门而入,见其妻囚缚土牢中。
乃抽刀断其缚, 出觅小山主。小山主方挽弓欲射青年,青年已挥 长刀砍而毙之。从此夫妻二人复辟地开荒,度其 幸福愉快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