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72岁的草根作家仁长久(王作林)
仁长久(王作林)长篇小说《冻土下的爱》研讨会在湖北省作家协会举行。《冻土下的爱》讲述了黑五类子女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下放劳动,聚居农场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历经坎坷苦难,迎接时代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
王作技作为那段经历的亲身经历者,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于72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修改完善作品至今。为了出书,王作林已把几十年唯一的福利房卖掉,历经十载在反复修改。
72岁作家韩石山推出新作,聚焦明朝北疆重镇
马营河堡、右卫城、筹边堂、御河湾、墙子岭、虎头坡、晾马台……光是看长篇小说《边将》15个章节的名称,就透着金戈铁马的飒爽与英气。日前,72岁山西作家韩石山的最新长篇历史小说《边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谈及创作甘苦,韩石山笑言,这是把“疙里疙瘩的短褂子”变成“一件飘逸长衫”的过程,“我把小说中的边地,齐齐巡查了一遍,该摆正的摆正,该抻真的抻直。细节上容不得马虎。”
近50万字小说《边将》以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朝为历史背景,以北疆重镇为人物舞台,塑造了以杜如桢为代表的几代将领形象。故事从杜如桢13岁见识边关的血与泪开始,写到他79岁,终老于故乡。杜如桢一生的重大事件,都被纳入其中,叙事格调苍凉而雄浑。
《边将》
韩石山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小说穿插了明代北部边疆许多历史大事,也呈现了边关民众日常生活场景,刻画边将们对国家的忠诚,也写出了他们感情世界的纯洁与坚毅。
比如,24岁时的如桢在右卫,名列将官序列。阴差阳错,作为敌将上了演练场,结果他单人将兵,一下子冲破战车序列,冲到主席台前,破了主帅杨博的设想,证实了单厢战车的荒谬,崭露头角,得到赏识。如桢被安排成新平堡的守备,后被提拔为独石口的参将,又成为大同的主帅。
边将二字,于杜如桢,是当之无愧的。小说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他对士兵的体恤,对战机的把握,身先士卒的战场精神,未雨绸缪的战备意识,无不得以清晰呈现。最浓墨重彩的,是虎头坡与战场上老对手默扎哈的银甲骑兵遭遇战,杜如桢特地为此在自家马场训练了骑兵,此时正好派上用场。成熟的军事将领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能打仗、会打仗,封得了侯的边材、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