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六尺巷典故(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千年典故)

桐城六尺巷典故(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是千年典故)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6-12 12:19:45

桐城六尺巷典故

典故:

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

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让墙诗”出自六尺巷的历史典故。

典故发生在清朝时期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这个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所产生的故事。故事以主人公张英虽处高位,却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谦和、主动礼让,成就了“六尺巷”这一著名的典故,使美德永传后世。

“六尺巷”的典故显现出做人的修养

在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桐城,发生了一个案件:张英的祖居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想占这条路建新房,张家人当然不同意,于是双方争执不下,就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是个官场老油条,知道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因此不敢轻易下判决。

张家人觉得自己亲戚在朝廷里当大官,又是受委屈的一方,于是便写封加急信让人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应该谦让他们,便给家里回信,信里只有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了后,明白张英说的道理,于是就主动拆了院墙让你吴家人三尺空地。吴家人见到这种情况,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