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上去过,但人制造的飞行器已去过多次了。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于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并未登上过火星。人类要登上火星,难度相比阿波罗登月计划大上许多。凭借现今的火箭技术,宇航员需要长达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火星,而长时间在零重力情况下生活会对宇航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例如令视网膜血管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要登上火星,有几项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航天器不但必须在严酷的环境里在火星安全着落,还必须有能力在火星上起飞,并将宇航员送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