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的掌形有所不同。陈式太极拳的掌形是瓦伦掌,母指与小指相应,食指与无名指相呼应。而杨式太极拳的掌形是荷叶掌,手掌撑开五指。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太极拳在动作和发力上的不同特点。
杨氏太极拳的创立颇有传奇色彩,是由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成后创编,按其逻辑杨氏太极其特色应该与陈氏太极一样。但历史的发展演变又有了质的变化。
首先要明白杨氏太极拳的由来,据传杨露禅为了配合教授宫廷人士把自己学到的陈氏太极发力部分去掉,没了发力部分,其它动作就跟着改变,最后变成如今以养生保健为主。他嫡传下来的杨氏太极拳是什么样,民间很少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
根据我自己在公园练拳看到的两种太极套路终结出的区别有
发劲上的区别,杨氏太极拳流传于民间,比较常见的套路是很少发力。以柔为主,整个套路演练如行云流水。而陈氏太极不管什么套路都有发力招式,没有发力发劲就不叫陈氏太极,有刚柔相济之说。
拳架上的区别,杨氏太极不需发猛劲,在拳架上就不用过低,腿部舒服很多。陈氏太极下盘较低,一个摆脚跌叉,脚都挨地上了。
掌形上的区别,杨氏太极拳大多数是荷叶掌,手掌撑开5指。陈氏太极是瓦伦掌,母指与小指相应,食指与无名指相呼应。
呼吸上的区别,虽然都要求逆腹式呼吸,杨氏太极要求柔和一点,陈氏太极要发力时要呼吸猛一点,吸到一定程度憋住一个劲呼出,发出的劲才大。
这四点只是大体上的区别,如果要详细说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在演练时才能慢慢体会出来。
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练拳时也有相同之处,分别是
中正安舒,步伐轻盈,
以腰带动全身,气沉丹田
意起脚根,行于腰,主宰于肘
棚、捋、挤、靠
上下相随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两种太极归根到底其目的就是强身健体,弘扬正义。演练杨氏太极与陈氏太极都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只要自己喜欢,身体情况允许都可以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