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法官认定事实错误,那么这个判决可能会被撤销或者改判。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如果法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没有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忽视了重要的证据等,就可能导致事实认定错误。此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等方式向上级法院申请改判或者发回重审,要求重新审查案件事实。
需要注意的是,事实认定错误并不一定会导致判决结果的改变。如果错误的事实并不会对判决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比如错误地认定了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但是对于量刑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那么上级法院可能会维持原判。但是如果错误的事实对判决结果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比如错误地认定了损害赔偿的数额,那么上级法院就有可能撤销或者改判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