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题解题技巧(世界名著阅读听书)

名著阅读题解题技巧(世界名著阅读听书)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6-15 03:56:29

名著阅读题解题技巧

一,了解文章类型。

名著就是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

二,抓住阅读关键。

第一,粗读文章,把握情节。

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我们要把握好基本情节,如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名著的情节线索往往不是单一的,随着情节的深入,完整的情节会呈现在读者面眼前,因此我们除了把握好基本情节,还要留意作者设置了一些线索。

第二,细读文章,把握形象。

在大致了解名著情节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相关的字词句,都是需要我们留意的。而在围绕着人物展开的情节中,作者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环境描写方法等都是我们阅读的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分析作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三,品味文章,把握意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作者重点描写的事情与人物,细细品读重点语句,分析作者写某事或塑造某个人物是持怎样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借作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三,把握常考重点。

第一,常考题型之情节分析。

1.概括选文讲了什么事情。

2.某个句子或情节有什么作用?

3.读完选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解决技巧:

1.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粗读选文,了解故事的“六要素”。

2.句子或情节的作用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名著情节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为后文的某情节做铺垫;第二,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3.问感受或收获的题目,我们需要结合原文内容作答,同时还要清楚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感受不宜偏离中心思想。

第二,常见题型之角色分析。

1.你觉得某个角色是怎样的人?

2.某个角色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

3.角色的行为反映出他怎样的特点?

解决技巧:

1.回答这类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原文中的具体情节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

2.角色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体现角色的某种特点,二是顺应情节的发展。

3.回答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先回到原文,找到角色的行为,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常考题型之知识积累。

1.选文出自哪本名著,作者是哪个朝代或哪个国家的人?

解决技巧:

1.这类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需要我们阅读统编教材推荐的名著,并对其他重要名著有一定的了解。

四,练习。

《晏子使楚》片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压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以让晏子丢尽脸了。哪只晏子面不改色地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了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选文出自《 》。

2.用横线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3.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鲁滨孙制罐子

我早就想用什么办法制造一些陶器。我急需这类东西,可就是不知怎么做。这里气候炎热,因此我敢肯定,只要能找到陶土,就能做出一些钵子或罐子,炎热的太阳一定能把陶土晒得既坚硬又结实,并能经久耐用。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家伙。有些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些因为晒得太早,阳光过猛而晒裂了;也有些在晒干后一般动就裂了。结果,我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的土坯。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灭火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我惊喜万分,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在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地掌握火候,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看陶器烧得红透后,又继续保留了五六个小时的热度。后来,我看见其中一只虽然没有破裂,但已开始溶化了,这是因为掺着陶土里的沙土被火烧溶了,假如再烧下去,就要成为玻璃了。于是我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的太快,终于烧成了两只瓦罐。

我有陶器用了。但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那样去做。

1.文章按()顺序,写了“想制陶器、()、()、()、有陶器用了”。

2.鲁滨孙做土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滨孙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

4.文中有许多时间词,抄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