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蓚(现在的河北景县)人,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 的时代精神。
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但最终也没有 找到出路。此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这一时 期,他曾经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天宝八载,他已经将近五十岁,才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举有道科,任封丘尉。 他不甘作这个“拜迎长 官”、“鞭挞黎庶”的小官,因弃官客河西,由于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推荐,掌幕 府书记。
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奔赴行在,见玄宗陈述军事,得到玄宗、肃宗的重视,连续升迁,官至 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 礼部尚书,谥号忠。
死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