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在奔跑中迷失方向,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棵神奇的树根,等着再有一只兔子撞上去,可是奇迹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守株待兔反映的哲学道理是: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不能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要懂得变通,要善于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原文:《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