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
垂緌饮清露⑴,流响出疏桐⑵。
居高声自远⑶,非是藉秋风⑷
⑴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西汉刘向《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
⑵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疏桐:繁茂而枝干分披的梧桐。疏,扶疏。
⑶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⑷藉(jiè):凭借,依靠。秋风:暗指帝王的权势。
《蝉》虞世南〔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