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本义为“斋戒”,指祭祀前整洁身心。后“斋”引申为干净、整洁、幽静之处所。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以“斋”为书房名再合适不过。历来,以“斋”命名书房的文人众多,如王安石的“昭文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蒲松龄的“聊斋”了,“聊”即交谈聊天之意,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
“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
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
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陈设。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