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洪水穿山东境内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原苏北河道断流。这是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洪水北泻,殃及山东、河南、直隶(今河北)三省部分地区。
当时的清政府正集中全力与太平天国殊死苦战,根本无力顾及黄灾,先是“暂行缓堵”以敷衍塞责,接着朝廷内部又分为改道与复道两派,除山东巡抚力主让黄河复归苏北故道入海外,其他督抚多主张让黄河北行。
最后,黄河南行复归故道可能性越来越小,清政府下令在原有民埝的基础上,沿着黄河流向陆续修筑黄河两岸的大堤。至1884年,用30年的时间终于修成黄河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