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促成了甲午战争,虽然说光绪皇帝是一手促成了中日甲午海战,因此他必须承担起失败的结果,但是这位帝王却也并没有逃避失败的现实。不管是在作战的过程之中,还是在之后的签署条约的阶段之中,他都是亲自参与,而且始终都是以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出现的。
他之所以会发动这场战争,也是为了让大清重新站起来,面对这种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光绪帝并没有退缩,反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回击.
大家对光绪皇帝的了解可能都只停留在他是一个傀儡帝王的层面上,他的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掌控着,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但事实上,虽然光绪皇帝可能没有控制着那么大的帝王之权,但是在他在位期间依旧还是对大清做出了很多贡献,而这些贡献也正是后人赞赏甚至感动的原因。
在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清王朝所主导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的一场运动)也逐渐由盛转衰。在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年轻的光绪帝无法再默不作声,在经受了多年的最先进的教育之后,他也想为大清帝国做点什么,因为他也不愿意看到大清王朝会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在刚刚接手了一部分内政权力的光绪帝,立刻就想让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
而在这时候甲午战事出现了,这场战争让光绪帝看到自己是可以有机会将大清带入正轨的,因为在洋务运动时期培养了大量的北洋水师,当时是被誉为亚洲第一的海军力量。但其实光绪帝对于这场战争的判断并没有十分成熟,而且由于急于想从慈禧太后那边夺回帝王之权,光绪帝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之下,就同意开战,可是当时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守旧一党却是力主求和。
但是光绪帝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因为他认为大清已经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北洋海军了,而且清朝已经学习了很久西方的文化了,所以在面对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的时候,光绪帝并没有预测到自己会面临失败的结局。
除此之外,如果光绪帝可以在甲午战争中带领大清获取得胜利,那就是意味着这是在道光皇帝(光绪的爷爷)之后,清王朝在对外战争中第一次的胜利,这也可以帮助光绪帝在朝堂之上树立自己的帝王之威,如此他可以更好地控制住整个朝堂。
可是事实却并不是光绪帝所想的那样,我们也知道慈禧太后的守旧一派为什么会反对这场战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悄悄挪用了很多用于训练北洋水师的军费了,所以在清晰了解事实真相的守旧党是拼命反对打这场硬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