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称为闲人,其实也是出于自嘲与无奈的心态。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他擅长文人画,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自称为闲人,真的是出于无奈与自嘲。因北宋新旧两党互相争斗,苏轼空有满腔才华,没有好的施展之处。他只有怀才不遇,自命不凡,郁郁不得志,所以,发些小牢骚,自称闲人,这是可以理解的。
苏轼说自己是“闲人”是一种超脱。只有心胸阔达之人才能够,坦然平静的称自己一声闲人。
因苏轼真正把自己看成个闲人,才让他随遇而安,人闲心不闲,有很多时间创作,所以他才留给后人很多千古流传的作品。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行香子 苏轼。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尾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闲人是由何而得,又是如何有感而发?
1、空有满腹才华一心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以闲人自嘲自视自警!
2、“如吾两人者,知音何其少”做个闲人,以闲人自居,以“雅人”自省!
3、流放又被监视,看清官场黑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闲人自居表达出傲人的气节!
4、“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自持。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独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自称“闲人”意为看清官场黑暗、看清楚世间百态之后的一种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