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原理。
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一定有所了解,并且在当时竟然已经懂得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
再说地动仪,我们知道地震时地动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只不过太远了人就感觉不到了,但地动仪能准确地测到。就像我们点亮一支蜡烛,将它放在一张不平的桌子上,它总会向低的一方倒。地动仪就是根据这些简单的原理设计的。
中国科学家认定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而非当今历史教科书所说的在仪器底部简单地竖立一根直立杆。“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