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的传统文化,广义的理解,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及文化传统的总称。狭义的理解,是指中国古文化传统,包括四书五经六艺,以及儒释道等哲学思想。
可以说,传统文化包含的范畴非常广阔,蕴含的思想非常博大精深。现在我国教育界非常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而家长们也对此非常重视。我们经常听到某些家说自己的孩子两岁开始背古诗,四岁就可以用诗文对答如流。可以说,这样早慧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养。
那么,如何在家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首先,要在家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家里要有古典文化的书籍以及文房四宝等摆设。书架上要有四书五经等经典的文化读本,让孩子可以随时拿来阅读。最好有诵读机可以播放经典,早上用古乐唤醒孩子,晚上用古诗词伴孩子入睡。每天家里要有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古乐、古诗、古文不绝于耳。如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何愁孩子不爱读古文?
其次,家长也要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在培养孩子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要同步进行,读点文学经典。我看到有的家长就做得非常好,他让小孩背诗词,自己也会买相应的解读古诗词的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诗/词人的人生经历,作品的风格特色等,给孩子作解说,让孩子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第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对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在他未出娘胎之时,就要多放古典音乐和古诗词给他听。在他学会说话以后,可以给他读《三字经》和《弟子规》,每天睡前给他讲解相关的内容,让他形成懂礼仪、守规矩、重孝道的思维习惯。在他上幼儿园以后,可以开始学习古诗词,每天播放古诗,小孩记忆力好,可以很快记住。家长也可以每天给他讲解一两首古诗,并让孩子背诵。也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一些成语故事,让孩子可以很快记住这些成语并学会运用。等他上小学以后,就可以学习《诗经》、《楚辞》以及四书五经等相关内容。中学职就要扩展小孩的阅读量,让他形成读古文经典的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为孩子报读相关的兴趣班加以培养。可以选修棋艺、国画、书法、古琴(或古筝、二胡)、武术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养,让孩子具备相应的素质。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会自主地去学习了解。家长无须灌输很多功利化的思想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去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多带孩子去欣赏古乐、看画展等,让孩子从小就对此感兴趣。家长也要重视运用古文化培养孩子的德行,让孩子懂礼仪、明道理,并且以身作则教育小孩行善行孝,方是学习传统文化之根本。
教育永远是世界上最最最难的事。
一个人学好一辈子都未必能做到,学坏只需要分分钟就可以了。小孩子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未来最重要的任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是小孩子,他们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记得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灭亡了不可怕,一个民族的文化灭亡了,那就非常可怕了。
传统文化教育当首先从家庭中开始,古谚语有“上梁不正则下梁歪”的说法。家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传统文化教育知易行难,背诵一下《弟子规》、《名贤集》之类的传统文化书籍真的不难,按照书中所说去身体力行就难了。
譬如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和气待人。如果给孩子讲这几个词语很简单,可是要身体力行就不容易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家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理当言传与身教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