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名城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岭,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现在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十堰古称郧阳。为人类的早期发祥地之—,曾在此发现“郧县猿人”,距今80-100万年之前。
相传黄帝时代,境内有彭、庸两个部落。大禹划中国为九州,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商、周时境内有庸、彭、麇(今郧县)等国,战国属楚国。
秦一部属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一部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所辖。汉武帝时全国设13个州部,十堰属益州(今四川成都市)管辖。及至三国时期,十堰先属蜀国,后属魏国的荆州。西晋时期,十堰仍属荆州,后来曾一度属梁州(今陕西勉县)所辖。到了南北朝时,前期属成国,后期属南朝。
隋建立后,袭汉制,为淅阳,上洛二郡地,后废郡,置州县,十堰属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后又划归梁州(今陕西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