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十月一日是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要为家中逝去的亲人送(烧)过冬的衣物之类御寒的东西,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关心、牵挂。
还有些地方有在这一天给逝者供奉七个不包馅的空饺子的习俗,应该是寒衣节和冬至习俗有关,是迎冬礼的一种,人们吃饺子暖冬,给逝者也是这样,供奉单数饺子,不包馅
寓意就是祭祖之日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在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沿途他看到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因寒冷冻坏了耳朵,于是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在冬至这日“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将把羊肉、辣椒和一些御寒的药物,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不仅身体暖和,冻伤也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时至今日,人们便把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沿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