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石壕吏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通过石壕吏来抓丁的故事,通过一个老妇人的口述描述了自己家里的凄惨境况,三个儿子去从军两个已经阵亡,石壕吏依然要抓人,最后老头从墙上翻过逃跑,可怜的老妇人被带走去军营里做饭!
《石壕吏》结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
说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及朝廷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