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朝之时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称为禹余杭。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2、秦时称为钱塘。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3、西汉时曾将钱塘改为泉亭县,到东汉时又复为钱唐县。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
5、隋朝时废郡为州,杭州这个称呼第一出现。
6、唐时先为杭州郡,后又改为余杭郡,因避国号讳,故改“钱唐”为“钱塘”。
7、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国都,当时称为西府或西都。
8、宋时称为临安府。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 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9、元时“天城”一次出现。
10、清代时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
11、当代称作杭州。
杭州在周朝以前那时候属于扬州之域全国范围九州,那时候,南方的广阔地域泛指扬州。公元前21世纪,也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称作余杭。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设钱塘县,史称钱塘,那时候还没有西湖,一直到西汉都称作钱塘,隋唐时依然设有钱塘县,废郡为州,第一次叫杭州。南宋时期,升杭州为临安府,那时候是南宋的都城。直到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置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