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方言,说慢些,勉强也能听懂几句,时间长了,听懂的更多些,到后来基本都可听懂。(普通话推广很多年了,耳濡目染,基本上汉语区人都能听懂。)
身在异乡,为了交流,不得不模仿当地人语言习惯与之沟通,时间一长发现自己方言也说得很流利了。(同样道理,普通话也需要有个“普通话语言环境”。)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技能,是后天习练的结果。肌肉等发声组织遵从“用进废退机制”,一方语言,造就了一方人的“发声肌肉”的特点,所以,初学异乡话,难免会有绕口的感觉。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强化训练,慢慢就会“用进”,说好普通话不难!
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倒不出来,这句话大概可以诠释这个问题了。
我有个表妹,三岁前在上海,之后和父母去了日本一直住到现在二十多岁。她就是能听懂上海话,但是不会说。还有我儿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只会听上海话不会说了,在家也只说普通话。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