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长短句原文如下:
一曲终了天下寂,梦在长安夜色中。
风生水起半汀芳,一枕江南春梦长。
赏析:这首古风的长短句,表达了作者对唐代长安的留恋和对江南春梦的向往之情。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表现出了作者秀丽的心灵和诗人优美的文学审美情趣。此外,诗中运用了不同的气氛和形象描写,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学功力
《稼轩长短句》一书,共收录辛弃疾词六百二十余首,其中不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样的名作。此外,辛弃疾还擅长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作诗表达内心情思,亦擅长白描——风格不拘一格,有沉郁,有明快,有妩媚……如人般有千,来赏析一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换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解析: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于带湖时所创作的。在那期间,辛弃疾常博览群山,但尽管风景优美,他都无心赏玩,一心牵挂自己已无能为力的国事,满腔愁思中题了这首词在博山道的一壁上。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的无忧无虑,衬托出当下已然深深领悟到了愁苦的自己,表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变化。我们何尝不都是由懵懂少年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呢?随着阅历越来越深,更是渐渐对“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和见解。“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字,更是极具有概括力即承上启下的作用:年少时不懂愁却爱强说愁,到如今尝尽了愁,却已不知该从何说起。辛弃疾的愁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忧国忧民的“报国无门之愁”,不仅有强烈的的艺术效果,更显示作者的壮志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