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官名。
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
尚书郎属于二品官。
尚书郎是古代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尚书郎的出处如下:
1、《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慕容德使兄子和守滑台,和长史李辨杀和,求援于跋。跋率轻骑赴之。既至,辨悔,闭门拒守。跋使尚书郎邓晖说之,辨乃开门。
3、《魏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太祖诏尚书郎邓渊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