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以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视角和古典主义的理论去写的,它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和一些故事去做系统解释,但是并没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本系统读物,在说明概念是很繁琐,而作为一本通俗书籍又不够有趣。这本书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做了对比,在解释了一些基础概念之后,对这三种类型进行了分别的解释分析。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说交换私有财产的网络,它建立在私有财产权与自由企业制度上,即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同时没有阻碍禁止企业进入任何行业。
市场经济的高效与优越在于交换私有财产的行为可以创造价值。每个人有对事物不同的偏好,通过交换重新分配物资,每个人的偏好都被一定程度满足,整个社会总的价值仅仅通过交换就增加了。
企业的盈亏反应了企业是否满足了某种没有被满足的偏好,从而告诉全社会该企业是否合理高效地使用了资源,这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而某些企业看似出于追求利润,提供不道德的服务或产品,实际上消费者对此不道德的选择才是应该被批评的关键。批评企业不该提供某项产品的人,事实上是以一种家长式的姿态批评消费者的自愿决定。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下金融市场会自动找出值得投资的项目,而计划经济面临巨大的决策问题。当决策者凭借项目可能的效益与规模选拔优良项目时,这就是在鼓励专家吹捧自己所支持项目的前景而选择忽略项目存在的弊端,既助长了浮夸风气,也浪费了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同理,若决策者严惩失败项目的负责专家,这将遏止创新与冒险,传统而可靠的技术将被一再使用,而新技术可能永远得不到尝试。决策者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可能需要制定复杂的考核制度,这制度的终极结局就是,他们会重新发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的悖论在于,决策者希望有意识地支持优秀的项目,然而这种“有意识”恰恰消灭了意识与目的。由于缺乏市场,项目的经济计算无从进行,也就压根无法完成计划的工作。
混合经济
战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这实际上消灭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进入了混合经济时代。然而混合经济并不比市场经济更加完善,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征税与进出口配额来管制经济,却带了寻租、暴力收益、通货膨胀、政府债务、经济周期等问题。
政府干预制造了经济周期。在一个可以持续的、由市场推动的经济上升期内,资金利率的下降是由于人们减少了消费、增加了储蓄。投入新项目的那些长期投资来自于那些销售下降的部门。消费的降级与节约将带来未来的超额回报,可持续的繁荣与经济增长需要耐心。
当政府没有耐心,不想等待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出现,或者是迫切想要加大投资而不等待储蓄充足,就会人为降低利率来提供大量可借贷资金流入市场。这时候消费者储蓄的欲望被削弱,更愿意花钱进行一时享乐,不愿意减少消费。同时贷款利率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信号,企业家将被失真的利率误导认为市场上资金充足,开始进行需要储蓄支撑的、长期投资项目。虚假的繁荣是通过“吃种粮”的形式来使每个人都过得更好,但这种没有经历结构调节之痛和消费降级的发展,会随着储蓄下降原形毕露。
人为压低利率将带来虚假繁荣和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当通货膨胀迫使央行提高利率的时候,繁荣就褪色了。即使央行一意孤行向市场持续注入货币,经济繁荣也会逐渐消失:央行必须制造越来越大的通胀才能掩盖经济的结构失衡,价格暴涨将在金融、固定资产、生活必需品领域先后发生,“廉价信贷”的政策愈来愈受到质疑,社会稳定程度急剧下降。而央行哪怕略微放慢注入货币的速度,市场利率将迅速上行至真实水平,企业会将发现资金充裕的判断是个巨大的错误,而裁员降薪行为将标志着紧缩的开始。
因为人为的宽松,大量长期项目破土动工,而社会资源并不足以支持如此多的建设,此时项目资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人力)将会出现价格上涨(价格管制的话将会造成短缺与黑市交易)。当利率发生变化,企业乃至政府将关闭规划中乃至建设中的项目,遣散工人,拍卖设备,或将事业部打包出售给尚未觉察经济形势的企业。
虚假繁荣后的紧缩将带来企业破产与大规模失业,这是因为那些投入短期内无力可图项目的资源必须被转投到其他地方。通常被削减的是科研与设计相关的资源。而人力也是如此,不幸工作在目前无法盈利的企业中的雇员必须失去工作。而此时政府应当什么也不做,等待市场自动完成资源调整与利率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