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是为了迎接灶王奶奶的归来,以及避免凶猛的怪兽“年”的伤害。具体来说,守岁的习俗有以下几个方面:
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灶王奶奶会在除夕夜晚回到人间,与家人共度佳节。为了迎接她的归来,人们会选择守岁,保持家中灯火通明,以此表达对她的尊敬和欢迎。
驱赶邪恶:守岁也被认为能够驱走邪瘟病疫,因为“年”怪兽只在人们睡眠时攻击,而在人们醒着时则无法造成伤害。因此,人们会在除夕之夜点亮蜡烛或油灯,保持清醒状态,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年”的伤害。
辞旧迎新:守岁也是一种辞旧迎新的方式,意味着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年长者守岁是为了珍惜时间,而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
家庭团聚:除夕守岁也是家庭成员团聚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个时候,人们会围坐一起,享受年夜饭,交流心得,分享快乐,从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守岁,又称“除夕守岁”,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惯之一。据传,守岁起源于唐代,当时民间有一种说法:岁除除旧迎新,整整一岁真正过完才算过去了。这就是守岁的由来。民间有此习俗,过年时熬夜守岁,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幸福美满。人们会在除夕夜熬夜,祭祀祖先,燃放烟花爆竹、聚餐团圆、守夜待年、放鞭炮、拜年问候、打牌、唱歌等娱乐活动。守岁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耳熟能详的五千年文化的印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