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相传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后来禅让退隐,不幸见到后任君主管理的国家国家覆灭,悲痛身死,死后魂魄化为鸟,暮春时节,日夜悲啼,以至于泪尽口中流出鲜血,其声哀怨凄凉,动人肺腑,因而得名杜鹃。后世常用杜鹃血以形容哀痛之极。 《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阙辄哭谒。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
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