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以唐代以前的碑帖为基础书写是最标准的,碑学虽然是清代乾嘉年提出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在汉唐时代已经是普遍盛行的书法学习方法。
而帖学起码唐代也已经盛行了。
例如杜甫给外甥李潮的诗《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记载,说明唐代早已有用枣木刻制的书法帖子了。中国古代的书法传播载体,从东汉时代就有造纸了。逐渐开始在纸上写字了。
东汉以前没有造纸,汉字的主要传播载体就是竹简、绢帛。竹简和绢帛是最日用的书法载体了。但是简牍帛书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无法长期保存。
因此,石刻书法,就成为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了,这就自然会形成以碑刻为字帖的学习习惯。
因为年代久远,纸本墨迹会在战乱,火灾,水患等灾害面前消失殆尽。而石碑,不容易被破坏,所以能够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