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但是现在的故宫建筑群是在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建造的。故宫在建成之后曾经历了多次翻修和改建,主要包括以下几次:
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修缮,其中包括了重新绘制宫殿的彩画、更换屋顶的瓦片等。
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进行的修缮,主要是针对宫殿的木构结构和瓦面进行了修缮和更换。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进行的一次翻修,主要是对宫殿内部进行了改建和装修,使其更加适合当时的居住和工作需要。
19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故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和修缮,主要是对建筑的木构结构和瓦面进行了修复和更换。
2002年至2020年,故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和改建,涉及了故宫的建筑、设施、环境、陈列和管理等方面,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翻修。
故宫一共翻修了八次。600多年的故宫,在明清时期有过5次大修。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在建国初期,1974年,2002年进行了三次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