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4年),卒于神龙元年(705年)。父亲武士彟,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封应国公。生母杨氏,出身名门,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宰相。这是大唐京城里的一个达官贵人家庭。
但文水武家原是务农的,武士彟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因而得以结交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渊在隋末任太原留守时经常出入其家,晋阳起兵后任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参军,作为军需官跟随进军长安,李唐开国后享受“太原元从功臣”的荣誉。唐高祖还亲自为他做媒续弦,撮合了他和武则天生母杨氏的婚事。
虽然外祖父家是关中军事贵族的重要成员,武则天的血统里有高等士族的成分,但当时的门第是按父辈来论的,武士彟的出身不过是一介地主富商。他作为开国功臣,官居三品,爵封三等,以“今日冠冕”而论,可以跻身士族,但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修的《氏族志》,并“不叙武氏本望”,按传统的门阀观念,把武则天家族排斥在外。社会上敌对派攻击她家“地实寒微”,连突厥人都称“武,小姓。”
家庭给予武则天的,一方面是当时宦游于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是过去沉沦于下层民间的寒门根底。荣华富贵滋养了她无限的权势欲,寒门根底却使她饱受流俗的鄙视攻击。在一个极重阀阅的门阀社会里,她这样寒门新贵出身的政治前途是坎坷多虞的。正像在一座打开了的希望之门前,横着几乎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出身境遇刺激着武则天,她那追逐最高权力,要支配一切的欲望,和冷酷不择手段地报复一切的心理并存的独特的女皇性格,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养就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