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2、官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毛公洞第一(今江苏扬州一带)。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哥窑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4、钧窑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5、定窑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自古以来,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被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汝窑(青瓷窑)的现存遗物很少,但其瓷艺非常精良 ,汝窑的中心产区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现存汝窑青瓷的特色是,釉色淡蓝失透,表面有细微的裂纹。器种包括碗、盘、瓶等,但没有模仿青铜器的器物。大部分都不带纹饰,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水仙盆”。
2.官窑: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 。
3.哥窑:哥窑的部分产品虽留存于世,但其窑址和具体情况仍有待考证。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的相关信息是最少的,其窑址目前尚不明。
4.定窑:该窑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北宋的定窑白瓷,以略带黄色的奶油色釉层为特色。据分析,这种特殊的釉色是因为烧制燃料从木柴变成煤炭,并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器种包括瓶、壶、水注、钵、盘等多种,表面多有刻花或印花。
5.钧窑:钧窑窑址的中心在河南省禹县钧台,故得名 。钧窑瓷器“釉具五色,艳丽绝伦”,以蓝色乳光釉和窑变色彩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作品以盘、瓶等为主,但颇有特色的是花盆和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