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等级辨认主要依据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在我国,大米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又分为不同的等级。
1. 籼米:包括早籼米和晚籼米;
2. 粳米:包括早粳米和晚粳米;
3. 糯米:包括籼糯米和粳糯米。
各类大米主要按加工精度划分等级,加工精度是指糙米加工成白米时的去皮程度。根据国家标准GB 1354-86,各类大米分为四个等级:
1. 特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2. 标准一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3. 标准二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4. 标准三等米: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各类大米划分等级还要参考以下指标:
1. 不完善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霉粒、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2. 杂质:包括糠粉、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及其他矿物质)、带壳稗粒、稻谷粒、其他杂质(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晚粳米各等级大米允许含杂总量低于其他各类大米允许含杂总量。此外,国标还对各类大米中所含的黄粒米(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碎米等进行规定。
在购买大米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大米的等级和质量。不过,每个人的口味和需求不同,选择合适的大米还需综合考虑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