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起源于1852年。
具体请看下文: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也就是今天的嵊州市,这里地处绍兴南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版图,清代属绍兴府,以后剧种称“绍兴戏”、“越剧”都与此有关。
越剧是从说唱形式的唱碧芹书衍化而来的,大约在1852年就是清咸丰二年的时候,嵊县马塘村的贫苦农民金其炳在民歌小调的基缓弯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曲调,唱眼前景物、当地新闻和简单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向他学唱。起初唱书是农民劳动之余的自娱自乐,故称田头歌唱,后发展成农闲时讨年糕、粽子的谋生补充手段,称沿门唱书,越剧前辈说越剧是从“讨饭戏”起家的,就是指这种历史事实;再后来出现半农半艺、带有职业性的落地唱书和走台书,唱腔也吸收湖州三跳演变成呤哦调,唱书内容也不断丰富,出现根据民间故事和弹词等改编的长篇书目。
越剧起源于清朝末年,由“落地唱书”发展而来,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等,第一次称越剧,是1925年在小世界遊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