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端午节吃面饼是因为当地传统食俗,是为了纪念屈原。据传说,屈原在投江自尽之前,曾将自己的诗篇写在竹简上,扔进江中,以表达对国家和百姓的深爱。
为了避免鱼虾咬食他的遗著,人们就在端午节时将米面捏成小饼,扔进江中以供鱼虾食用,以免它们伤害屈原的遗著。后来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一是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收成,提供了煎面饼的原料;平潭之所以能匠心独运做出面饼来,也是时势造物的结果。早年的平潭,想家家户户都吃上粽子是件极奢侈的事,因为海岛上并不产水稻,多是一些地瓜、花生之类的食物。所以,聪明的海岛人,就想到了用面皮代替棕叶
二是平潭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