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关系上,汉宣帝是延续汉武帝的路线。
对外关系,主要是对匈奴的关系,说大一点是对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主要分两点:一是战争;一是外交。
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汉宣帝都被罩在了汉武帝的光环里。
对外战争,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这外甥两对匈奴战争创造的辉煌,在汉宣帝一朝没有人能超过他俩。
所以,说起对匈奴的战争,人们自然会想起卫青与霍去病,以及汉武帝,不会想到汉宣帝。
从结果看,尽管是因为汉宣帝才结束了对匈奴的战争,但是人们往往只是注重卫青与霍去病征战匈奴的过程。
对于外交,主要是和亲。
和亲从汉高祖时代就开始了!
然而汉武帝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那就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汉开始重视匈奴西边的乌孙关系。
由此汉武帝第一次派遣刘细君到乌孙和亲,之后又派遣刘解忧公主去乌孙和亲。
汉宣帝在和亲这一点上也是继承汉武帝的衣钵。
从结果看,汉宣帝彻底掌控了乌孙,为挫败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人们记住的仍然是汉武帝时代刘细君与刘解忧去乌孙和亲的故事。
二,内政治理上,汉宣帝无法跳出汉武帝的光环。
从内政看,汉武帝几乎毁了文景之治盛世,汉宣帝开辟了昭宣中兴盛世。
然而昭宣中兴,首先是有昭帝为汉宣帝奠定了基础。
没有汉宣帝励精图治,不可能有汉宣帝接下来的盛世。
昭帝能登基,离不开汉武帝。
正因为有汉武帝临终之前的神来之笔,才迎来峰回路转的昭帝登基。
因此,当人们谈论起昭宣盛世的时候,首先想到到自然是汉武帝临终之前的大胆决定。
三,从过程看,汉宣帝无法与汉武帝相比。
汉武帝虽然差一点毁了大汉,但是临终之际扶持昭帝登基,延续了大汉盛世。
汉宣帝让太子刘奭继位,称之为元帝。
虽然元帝将汉朝推到了历史顶峰,但是元帝之后,是成帝,由此就彻底结束了大汉盛世。
如果汉宣帝之后,能再来一个元成中兴,或许汉宣帝的名气就会比汉武帝更加响亮。
可惜,历史给汉宣帝开了一个玩笑,自元帝之后,汉朝就气数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