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言诗方面,鲍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诗的人,其七言诗全是乐府诗,应该是学习七言乐府民歌和曹丕等文人七言乐府诗的缘故。其现存形式完整的七言诗有十一首,约占了南朝宋二十七首七言诗的五分之二,开创了七言诗的新局面。从内容方面看,鲍照七言诗或是爱情诗,或写夫妻离乱的痛苦,或写弃妇的悲伤,可以说是充实丰富的。
先秦时已有七言民谣,到司马相如有七言韵语的童蒙字书,戴良的《失父零丁》是纯七言俗体韵文,张衡的《四愁诗》是渐趋完整的七言抒情诗,但句首夹有“兮”字,曹丕的《燕歌行》去其“兮”字,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不过当时文人对七言形式并不重视,甚至视之为“俗”的形式。
但到了南北朝鲍照笔下,鲍照大胆采用了这种“俗形式”,并改曹丕的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且可自由换韵,自此七言形式便在南北朝日益繁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