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说话技巧。
孩子急躁时候许多家长常都说不可以这样那样、不许怎么怎么样,这只会让孩子情绪更差更急,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更加无法跟他们说道理。但若先跟孩子说可以做什么,然后才说什么不可以做,这可助孩子平复情绪,过程中可教会孩子学习如何节制与控制。
2、坚决制止孩子的暴躁行为。
当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暴躁行为时,父母应坚决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别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严肃讲清道理,并引导孩子自觉采取补救措施。
3、父母换位思考。
如果父母能运用同理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设身处地耐心地去分析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为孩子着想。孩子自然会愿意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面对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发脾气。
4、学会认识情绪。
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是允许被发泄的,但是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让孩子了解到,愤怒也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劲儿了,需要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过程就是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过程。
5、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对孩子发火不是好办法,不能靠淫威压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自己接受。
6、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但必须使其意识到哭闹是无济于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够心平气和地回答问话时,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态度坚决,自然会停止哭闹,听从教育。
1、冷静下来是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前提。面对一个“暴脾气”的孩子,大人比他表现得更加激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反而会激起孩子更强的攻击性,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和冷静。同时,这也是在侧面提醒孩子:发脾气是没有用的,爸爸妈妈并不会被你的脾气影响,因为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表达方式。
2、要多让孩子出外散心。可以晚饭后带孩子散散步,看看花草,听听风声,或者放放风筝。让孩子感受人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中陶冶情操,利于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
3、父母要常与孩子沟通。父母要多关心爱护孩子,平时多过问孩子在生活、学习或交友中遇到什么问题,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鼓励或安慰,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这种爱有利于孩子以爱心待人,这样,当他发怒时,会因为爱心而尽量控制住。
4、接纳并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接住孩子的情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孩子发脾气时,大部分父母很难做到的一点是看见并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心情,其实,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被接纳的,怒气就减少了一半。
5、家长要做到和孩子共情。共情能力,就是能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有的时候小孩子的行为的确很让人生气,但家长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绪,学会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愿意站到和他统一战线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管理的都不是孩子的情绪,而是孩子本身。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坏了玩具,心疼地哭了起来,家长捡起来把坏玩具扔了,说给孩子买个新的,结果孩子哭得更凶了。在这个场景中,家长想做的只是让孩子停止哭泣,而没有帮助孩子处理好情绪,因为他心疼的不是玩具,而是寄托在这个玩具上的感情。认清这一点,相信很多家长就会明白为何自家孩子总是大哭大闹,而你的那些招数又都失效的原因了。期待您的孩子拥有非同寻常的情绪管理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