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史中,《春秋》起到了理论力上的担当。《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文献,它以年代为序,记载了周代末年到战国初年的历史事件。《春秋》记录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春秋》中的“春秋之义”即“君臣相亲,父子相爱,饮食有节,衣服有度,修身洁行,敬鬼神而远之”,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和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力上的担当。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更是把握前行方向、增添担当底气、坚守初心如磬的最佳途径。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铭记历史,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以史为镜,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把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好。
以史明志,夯实理想信念。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四史”记录了党和国家浴血奋斗、艰苦作战的峥嵘岁月,呈现了一个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感人场景,记载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彩瞬间。党员干部要认真学好“四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以史鉴今,涉取前进动力。“四史”并非独立存在、彼此割裂,而是一条时间轴,党员干部在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信心。
以史为镜,主动担当作为。任重道远,以为己任。党员干部要在学“四史”中,深刻领悟初心使命,锤炼思想政治意识,强化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中华民族的发展崛起至今,有许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以史为镜。
从“四史”中学习历史伟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