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的形成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需要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供给人们饮用。
自来水厂在送水前,首先把水沉淀、过滤和消毒,然后再把净化后的洁净水送进水塔和贮水箱,或者通过很大的出水管输送到外边。
水厂的大出水管连着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网,这些水管又连着千家万户的水龙头。所以,每当打开水龙头时,水就会流出来。
自来水的形成过程如下: 1.一级泵站抽取原水(地表水或地下水)。 2.混凝反应处理:向流经混凝反应池的原水投加适量的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该过程称为反应絮凝。 3.沉淀处理:水流入沉淀池后,混凝反应池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该过程称为沉淀。 4.过滤处理:沉淀出水流入滤池,利用滤池的石英砂、过滤头等滤料层过滤,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该过程称为过滤。 5.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流入清水池,在清水池进行消毒处理即可得到合格的自来水。常用的消毒剂有液氯、二氧化氯等。 6.二级泵站供水:清水池的自来水经送水泵房(二级泵站)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一般是0.48MPa),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