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19是小麦品种,幼苗浓绿、近直立,叶型微散,分蘖力强。
中文名
绵阳19
持有人
绵阳地区农科所
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种植区域品种来源TA说参考资料
特征特性
春性,早熟品种。幼苗浓绿、近直立,叶型微散,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白壳,顶芒,红粒,穗长10一12厘米,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50粒左右,千粒重50克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92天左右。品质较好,1984年商业部四川粮科所测定,含蛋白质13.18%,出粉率81.3%。高抗条锈病,1983年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成株期对我省当前主要条锈病生理小种条中19②、21、22,23、25表现免疫;较耐白粉病,易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
198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625.4斤,比对照“绵阳11号”增产8.6%:1984年平均亩产542.1斤,比对照“绵阳11号”减产2.3%.198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7斤,比对照“绵照11号”增产2.6%。1984年全省种植面积30余万亩。大面积生产示范一般亩产700斤左右,高的可达900斤左右。
适宜种植区域
丰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平坝、丘陵区均可与“绵阳11号” 配合种植,在条锈病常发区可扩大推广。
品种来源
绵阳11号系选。[1]